6月6日上午,我校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集中学习研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会。校党委书记崔景贵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集中收看新闻联播视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以《服务高质量,奋力开新局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为题作重点发言。他强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价值内涵及实践指向,将对明确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优势特色,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戴国洪表示,扎实走好“高质量发展”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江理工之路,要重点把握三对关系:一是学校与地方的宏观层面关系。要深刻把握学校与地方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办学思路,将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两条主线,融入常州、服务常州,主动研究常州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融入常州发展战略,服务常州大发展格局,扎实走好“区域应用、开放协同、校城融合”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学科与产业的中观层面关系。坚持扎根常州,立足长三角腹地,主动服务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在推进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省级和校级“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针对常州新能源“发、储、送、用”等细分领域,自主设置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三是教育人才与产业人才的微观层面关系。推进校城融合、校地协同,从微观层面看,关键是要把握好教育人才和产业人才之间的关系。产业行业中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如何与高校中的人才团队、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等有机融合,从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校党委副书记周兰珍补充发言。她强调,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也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第二,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检视教育,下大力气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教育引导教师有大胸怀、大境界、大学问、大智慧、大情怀、大人格,要回归教师本分,潜心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崔景贵领学教育部党组有关文件内容和《中国教育报》系列文章,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系统学,全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凝心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真正以学铸魂增智、正风促干。一要坚持和坚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领悟力,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创新实践。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紧抓好重大问题调研,加快推进大学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进一步提高政治执行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大学内涵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大学教育教学体系,聚力办好适合优质、人民满意的大学教育,奋力推动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图/文/编辑 吴婷;审核/靳婷婷)